先锋资源蓝光高清剧情介绍:
五、和谐德育理论
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其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的一项重要执政能力,引起了人们对“和谐”的强烈关注,并使人们将和谐的观念运用到德育研究中。和谐德育理论的提出既适应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对德育现实问题反思的结果。
(一)和谐德育的理论基础的研究
学者们对和谐德育的理论基础,一般从四个方面来论证分析:一是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渊源;二是从西方传统文化中查找依据;三是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挖掘资源;四是在教育学、社会学等学科理论中进行论证。④
(二)和谐德育的内涵分析
最早提出“和谐德育”一词的是詹万生。他提出了整体构建学校和谐德育体系的基本思路,并认为和谐德育指的是以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受教育者个体发展需要的统一为出发点,在遵循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调控构成德育体系的诸要素之间的关系,使之产生和谐共振效应,从而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和谐发展的一种德育模式。①金雁、杨柳在《和谐德育论》中指出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和谐德育。首先,和谐德育是一种理念。它立足于和谐社会建设,从人的发展的和谐性要求出发,在研究人的需要、人的规律的基础上,反思、克服传统德育的弊端,建构凸显和谐性的现代德育的应然状态。其次,和谐德育是一种模式。它是指在德育的实施过程中,在尊重德育规律的基础上,通过调动德育内外部诸要素的整体和谐互动,促使受教育者思想道德素质和谐发展的一种德育模式。②还有学者认为和谐德育是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根据社会和自身发展需要,优化德育结构中的诸要素,促进受教育者主体自我建构、自我改建,实现受教育者与自然、社会及其自身的和谐发展从而造就其和谐个性的系统活动过程”③。